首页 > 四大名捕:少年无情正传无情飞飞 > 第15章 一车的死人不是诗人

我的书架

第15章 一车的死人不是诗人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鲁跑心中确实有点慌,但表现非常稳。

慌的是因为这两人明明说的好好的,好像一切已摆平了,好言好语了,甚至明显已放弃追查这部车了,但才片瞬间,两人已夹击猱身上车,他如果出手对付那彪形大汉,那病汉只要一出招,他恐怕就存活不了!要是他下手拦截那病恹恹的老人,那巨汉一出击,只怕这部车就得添一具死尸!

就那么一犹豫,那两人就窜入车内了。

一切已来不及了。

那大汉的战斗实力,他是心知肚明的,可是他更顾忌的是那病汉:

那就是在武林中一直对此人的战斗力不能下论定的:

花甲大佬李老味!

但他的表现很定。

因为非定不可。

敌人已攻进来了。

幸好他坚持留在车内,送孟丁埋尸行动一程,尽管他已身陷险境,但他依然有所恃,而且,总比让孟丁一人应对的好。

看来,孟丁已给朱财猫分了心。

是以他听到孟丁哥的问询,他也不即时示警,因为没有好处。

他其实已用暗语通知了孟丁,就不晓得这一向疏忽鲁莽的孟丁哥有没有注意,有没有听懂。

可是,无论环境再恶劣,他都得要面对。

——剑剑姑娘的任命,不管生死,都得要完成。

所以,他表现得越定,就可以越能慑住入侵的敌手。

而今,花甲大佬在右角,彪形大汉在左隅,两人的眼睛都瞪大了:

因为他们看见死人。

一车的死人!

?世上有两种人,特别让人难以理解:

一种是诗人。

另一种就是死人。

先说死人。

已经死去了的人,永远也无法让活人理解。活人为了想念有依皈,同时也为了对自己的未来有希望,于是就透过宗教、信仰乃至怪力乱神之道,表达出对已逝者的英灵有接触,有联系,还有寄望与余情。

但这一切都是虚无飘渺的事。

所以,有些人特别喜欢看传记、传奇、回忆录等等,因为这可以提供对那个人一些信实或揣想的幻想与乐趣。

可惜,历史其实只是每一个人对过去发生的人和事的一些看法,每一部历史,其实都是个人的看法,每一个作者的外传。没有绝对的信史,而且,由于人人眼光、想法、视野不一样,也不必要有一部绝对的史实。

人死了,就成为一部不可解的谜。顶多,对于叱诧风云、流芳百世、英雄豪杰、遗臭万年的人,让人通过他的传闻和作品特别让人引发联想的玄思。

另一类让人难以了解的人,就是诗人。

这一类人比较特别,首先他们是活人,其次他们常常声明自己最不希望别人了解他,而且常以别人不能了解他们为他们傲慢自恃的理据,他们甚至以落落寡合是来自他们的曲高和寡而偶尔自卑或太过自负,其实,别相信他们,他们在深邃的心坎里,反而是最寂寞、最需要别人了解、同情,甚至是赞扬、崇拜他们的。

不过,他们是在活着的人群里,特别爱以不与活人接触或不需要人了解为荣的。如果他们活在现代,不管他们是以画笔、映象还是雕塑、歌曲完成写诗的事业,他们甚至宣称不需要粉丝、不需要读者、不需要美女(或帅哥),虽然,再怎么说,也不能掩饰,他们口里的不需切就是他们心里的最迫切。

不要紧,人生总是在弔诡的。只有死人是彻底不会与人冲突了,除非他化为厉鬼。诗人呢?诗人总是跟现实生活斗争,斗争来自矛盾,有矛盾才有诗。

这样说来,诗人跟死人有一点还是极为相似的,就是孤独。

只不过,一种是失去生命的孤独,一种是内心的孤独。

其实英雄也一样。

英雄也是孤独的。

真正的英雄,自悲剧产生,在他们孤军作战的时候,不给当世法则认同他们的奋斗之时,于焉英雄就产生了,侠客亦然。

侠乃自不平中诞生,出自于民间,为公平而战。

他们的义烈行为,就成了史诗。

同时,他们付出的代价,往往成了死尸。

在这关节上:诗人、死人、英雄、侠士似乎是互通的。

以上都是温书者言。

弔诡的是:有人看这类作品,十分讨厌说书人跳出来自说自话,啰哩叭嗦;但好玩的是,有些人特爱看这类小说、传奇,最主要和最重要的,就是冲着爱看这种触类旁通、夫子自道的夹议夹叙。

就像有人读史记,专看太史公曰,有些人看通鉴,就爱读臣司马光说。有的人看红楼、三国、水浒,作者啥也不说,内容情节,已经交代了一切,包括了他们的态度。

您呢?

您会选取哪一样?

至于温说书人态度呢?就是:喜欢旁白评议的,欢迎随喜。不爱这一套的,则请包涵。说书人依然故我,说他的故事去。

?所以会旁述及此,那是因为:李老味和王飞红已抢入了马车,看到车上的是死人。

三个死去的男人。

这三个男人的尸体,像李老味这种人只要瞥上一眼,马上就能辨认到:

这不是普通人。

他们的拳眼裹着厚茧,太阳穴高高突起,肌肉贲张,而且腰马扎实,活着的时候,只怕砍上三五刀要害处也要不了这种汉子的命。只可惜他们现在已是死人。

能杀了这三个大汉的人,就绝对不可能是普通的高手。

还有四个女人。

女尸。

四个女人,有的仰卧,有的侧躺,有的还俯伏,云簪散乱,钗髻断落,一时未能尽睹芳容,但已可得悉,都是极其靓丽的女子,有的,不管死生,都犹散漫着一股风尘味和艳光。

最奇特的是,车上凡有木头、木板之处,都刻了一两行诗。

有的刻划着:

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杀人有的镂刻着:

徐市载秦女,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,金棺葬寒灰有的还细雕精镌:

君子死知己,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,慷慨送我行车里,不仅有死人,还有诗。

————这到底是什么意思!?

?怎么诗和死尸,竟然都在一道?

是不是最美的事物,和最惨的事情,常常都是一体两面,两个极端就是一个全圆?

?李老味是办案高手,也是稽查老手,他凭直觉就发现:

这部车可疑!

所以,他决定设计抢登这部马车!

最近,不管京城或州县里的惨案、怪事,实在太多,他只要发现任何线索,都绝不会放过!

是以,他调虎离山,同时也声东击西,无非是为了:

登上这部充溢着血腥味的车再说!

但他怎么也没想到:

车里只有一个活人。

——鲁跑。

其他好像都是死尸。

——既然有那么多死人,就说明了两件事:

一, 他们已目睹了这景象,对方无论如何,都不会轻易让他们活着离开这车。

二, 他们既已目睹了这一车死人,再怎么说,也不能袖手不理,只怕非要拦下这车擒下车里的人不可了。

他们上来之前也断未想到:

这驾车子,原来是部“血河车”。

?鲁跑盯住他们,眼里发出的神色,犹如困兽斗。

他咻咻的说:“你们不该上来的。”

李老味居然叹息:“是的,我们不该上来的。”

鲁跑干咳一声:“我总不能请你们这就下车,然后保守秘密吧?”

李老味也很认同:“我们也不能假装上过这部车,但啥也没看见吧!”

鲁跑带着遗憾的说:“我们本来还可以交个朋友的。”

李老味也很遗恨的说:“江湖上,多个朋友,远比多批敌人好。”

鲁跑说:“看来,我们也只有见出死活,才能求生了。”

李老味这次却不太同意:“其实还有一条路可走。”

鲁跑问:“什么路?”

李老味答:“活路。”

鲁跑悠然道:“你当然知道我的名字。”

李老味道:“飞天遁地鲁跑跑,江湖上有谁不识?”

鲁跑道:“我的名字就叫‘跑’,能‘跑’得了的,我焉有不跑之理?只看活路是怎么走而已!”

李老味释然一笑:“很好。你今天还有活路可选,就是你束手就擒,我们拿你回衙,你供出主谋元凶,我们为你求情减刑,那你不就有一条活路了吗?”

他把话说完了,大家都静了下来。

然后鲁跑笑了。

哈哈大笑。

王飞红很沉着的守在车后一角,看着鲁跑在笑,他对李老味说:“每个犯人都是这样。明明还有活路,他们却还是要铤而走险,往死路闯。”

李老味一连串剧烈的咳嗽,咳声沙哑燥烈,如同在一口苍老的井里爆出破空断裂之闷声。

然后他说:“所以,我们很少能活抓罪大恶极的犯人,这是我们的失败。”

王飞紅接下去说:“但是,我们常常能将穷凶极恶的罪犯就地正法,这是我们的成功。”

李老味慎重的说:“但是,我们毕竟还是相互素仰过的道上朋友,还是该提省一句:我们这儿有两个人,你只有一人。”

鲁跑将笑容一敛:“是的,你有兩人,但我们也不只一人。”

王飞红补充道:“不。你有位战友在驾车,可是,我们也还有一人,一直在追蹑着他。”

鲁跑忽然眯着眼,说:“你说的是在车外驾轡的孟丁,已给你方的朱财猫所盯死了?”

李老味忽然感觉有点不妥,但不妥在哪儿,又一时说不出来。

王飞红道:“是。我们三人,你们两个。”

鲁跑铁青着脸,一字一句的道:“告诉你,朋友,你错了。”



王飞红发现他的确是错了时,已经大错特错,不及回头了。
sitemap